中原三农网
首页 >> 品牌故事 >>孟津 >> 【中原三农网】洛阳农业品牌故事:洛阳金桔孟津梨 李凯斌 孟津梨是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,味甜汁多,细脆无渣,形圆色红,故又称为“洛阳金桔”。孟津梨历史悠久,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,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》、清嘉庆年《孟津县志》等典籍均有记载,目前已经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。 孟津梨有一个古老的传说,说是东汉时皇太后病了,咳嗽、吐痰、发热。小皇帝着令御医赶紧治疗,御医们不敢怠慢,各显神通,竟月余
详细内容

【中原三农网】洛阳农业品牌故事:洛阳金桔孟津梨 李凯斌 孟津梨是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,味甜汁多,细脆无渣,形圆色红,故又称为“洛阳金桔”。孟津梨历史悠久,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,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》、清嘉庆年《孟津县志》等典籍均有记载,目前已经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。 孟津梨有一个古老的传说,说是东汉时皇太后病了,咳嗽、吐痰、发热。小皇帝着令御医赶紧治疗,御医们不敢怠慢,各显神通,竟月余

时间:2024-03-02     【原创】

未命名_副本25.jpg

洛阳金桔孟津梨

李凯斌

孟津梨是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,味甜汁多,细脆无渣,形圆色红,故又称为“洛阳金桔”。孟津梨历史悠久,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,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》、清嘉庆年《孟津县志》等典籍均有记载,目前已经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。

孟津梨有一个古老的传说,说是东汉时皇太后病了,咳嗽、吐痰、发热。小皇帝着令御医赶紧治疗,御医们不敢怠慢,各显神通,竟月余不愈,惹得小皇帝发了脾气。无奈,只好在都城洛阳贴出皇榜,凡治愈者赏银千两。

在洛阳草市大街上,一位卖梨的老汉看了皇榜却笑出了声,说:“这不就是伤风感冒嘛,在咱老家就是小病,还用得着贴皇榜花一千两银子?”他从自家的梨筐里挑出几只梨子,送给看守皇榜的武士,说:“你让皇太后把这几个梨吃了,管保病好!”

武士瞅了瞅老汉,又瞅瞅他手中那几个带着麻点的梨子,乜斜着眼说:“你想银子想疯了吧,拿几个烂梨来给皇太后治病,想掉脑袋里吧?”

老汉又气又急地说:“谁想银子了?想银子我也不敢糊弄皇帝他妈呀!”

武士想想也是,就说:“梨子可以送进宫去,但你要留下姓名住地,皇上怪罪下来也有个地方找你呀!”

老汉不高兴地说:“好好,你记下,出城东北黄河边,孟津县铁炉村,徐老三。”

徐老三卖完梨子回家,也就把这件事儿忘了。可有一天村里响起铜锣声,有人高喊“肃静、回避”,原来是亭长领着知县进了村,一顶四抬轿子停在了他的家门口,亭长对他吆喝道:“知县光临,还不快快跪下迎接?”

徐老三听说是县官来了,就要下跪,谁知那知县下了轿子一边说“别别别”,一边扶起徐老三,说:“你就是给皇太后献梨的徐老——先生?”

徐老汉一愣,说:“是啊!”

知县解释说:“只要是你,那就对了!”

原来,那天徐老汉献了梨子,皇太后服用后3日病就好了。小皇帝心中大喜,传下圣旨,命孟津知县进京觐见。孟津知县接到圣旨,喜出望外,要知道一个知县能进京面见皇太后,这是何等荣耀!知县听罢事情原委,赶紧前来铁炉村向徐老汉打问献梨的细微末节,免得觐见时一问三不知。

徐老三听说是这件事儿,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到肚里,便把献梨治病的经过仔仔细细述说一遍。知县不解地问:“你怎么知道这梨子能治得了皇太后的病?”

徐老三说:“皇太后就是内热外寒,伤风感冒,咱这孟津梨又叫天生伏梨,马蜂咬过的梨能治伤风感冒,咱这里谁不知道?”

知县心里说,本县还真不知道,他又仔细打问了天生伏梨的详细情况,便急忙进京去了。

那天皇帝和皇太后一同召见知县。皇太后听说是天生伏梨治好了她的病,问:“何谓天生伏梨?”

知县因为做了功课,便侃侃道来。说是当年武王伐纣,与八百诸侯会于孟津,其时正值三伏,天气炎热,大军正在口渴难耐时,却见祥云飘来,哗啦啦落下一阵大雨,期间裹挟着许多梨子。众人捡来食之,酥甜可口,犹饮甘露,解了大军的饥渴。武王曰:“此乃上天所赐,助我伐纣,我等应不负上苍,诛灭殷纣王,将士们冲啊!”

于是,八百诸侯一鼓作气,渡过黄河,杀向朝歌,灭了殷商。后来,八百诸侯留下的梨核长出梨树,结出果子,味甜汁多,细脆无渣,因为来自上天,成熟在伏天,人们就叫它天生伏梨。

皇太后惊异道:“难怪服后病消,原是天上的神梨呀!”

知县见皇太后高兴,又说:“其实这些都是传说,孟津梨甘甜脆爽,是因为小县地处北邙,黄土绵软,又有黄河瀍河水滋润,土好水好,长出的梨子自然好吃!”

听母亲这么说,小皇帝指指案上的金桔说:“孟津梨胜似金桔!”就挥笔写了“洛阳金桔”四字,赐予知县。又将赏银千两,让知县交于徐老汉。并命孟津县年年进献,孝敬母亲。由此,孟津梨成为贡品。

知县谢过隆恩,返回孟津,将御笔“洛阳金桔”四字悬挂在大堂之上,倡导百姓广植梨树。几年时间,全县孟津梨飘香,特别是铁炉村,成了梨树村。从此,洛阳金桔孟津梨誉满京城,誉满神州,闻名于世。这位知县也因为进贡孟津梨有功,升任河南府尹。

到了两晋时期,天生伏梨成为宫廷御园珍品,被称为“芳梨”。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有诗句:“灵囿繁石榴,茂林列芳梨。”然而八王之乱,引来300年战火,皇家宫苑也遭涂炭,芳梨尽遭毁灭。当年,徐老三用皇太后赏赐的千两银子建起的百亩梨园毁于一旦,同时建起的一所宅院也已破败(如今在铁炉村里尚有遗存)。后来衣冠南渡,东晋朝廷搬到了江南,孟津梨渐渐消失,甚至绝种了。但铁炉村人念念不忘孟津梨,重栽孟津梨成了他们祖祖辈辈的梦想。

200多年后北魏建立,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,社会逐渐稳定下来。有一天,铁炉村一位种植果树的张老汉路过西晋洛阳故都遗址,在废墟上看到一棵寸把高的梨树苗,他心中怦然一动:这不就是祖辈人常说的天生伏梨?

张老汉小心翼翼地把这棵幼苗移回家中,悉心栽培。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,到第五年这棵树上果然结出梨来,而且每个梨子果蒂上都长着一个小小的“蜘蛛网”——这可是天生伏梨独有的标记啊!一尝那果子,果然脆甜无渣,张老汉激动无比,逢人便说:“天生伏梨现世了!”

当时京城洛阳有一位大农学家贾思勰听说了此事,专程到铁炉村查看,他仔细观察品尝后确认:“这就是天生伏梨!”他随即采集样本,载入他的农学著作《齐民要术》,称:“洛阳北邙有张公夏梨,甚甘,海内唯有一树。”

经过几年培育,张公把一棵夏梨培育成50余株。不久,张公病倒了,临终前他对3个儿子说:“我把家产分成三份,一份是50两银子,一份是50石粮食,一份是50棵夏梨,你们各挑一样吧!”          
   
大儿子听了马上说,我要50两银子;二儿子抢着说,我要50石粮食;剩下小儿子,老人语重心长地对他说:“你就要那50棵夏梨吧,那可是摇钱树!”

小儿子似信非信地点点头,接过了50棵夏梨。在随后的岁月里,那50棵夏梨虽然没有成为摇钱树,却被张家世代种植。魏隋唐,宋辽金,元明清,岁月更替,一千六百多年间,夏梨在铁炉村得以延续,并且向周边村扩散。

至清代,据嘉庆年《孟津县志》载,孟津梨有夏梨、伏梨、平梨、雪梨、五香梨、秋落白、马蹄黄7个品种,分布在铁炉、下古、双槐、小集、台荫、东良、花园、扣西、扣马9个村,有梨树52000多棵,面积3000余亩,是洛阳地方官向皇帝进贡的主要名产之一。

到新中国成立前,孟津梨树尚不足千株。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这一历史名产,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不断引进优良品种,接枝杂交,进行科学研究,发展到30多个品种,每年产量保持在200万斤左右。其中天生伏梨果肉鲜美,汁多脆甜,落地即酥,又叫“雪花脆”、“落花酥”,成为孟津梨的当家品种。

由于孟津梨的优良品质,除供销社组织购销外,汉口、长沙等地客商也纷至沓来,争相收购。更重要的是孟津梨每年大量出口到港、澳、印尼、马来西亚、斯里兰卡、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。据不完全统计,1963年收购132万斤,1966年收购219万斤,外贸出口占收购量的70%,成为洛阳创汇大户。

然而由于农业生产“以粮为纲”,梨树面积逐渐减少。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,随着温饱问题的初步解决,附加值更高的林果业开始迅猛发展,孟津县把恢复和发展孟津梨作为一项富县富民产业大力实施。

这项措施轰动了铁炉村,时任党支部书记臧正祥格外激动,他在群众大会上说:“咱们村祖祖辈辈流传着孟津梨是摇钱树的故事,祖祖辈辈也盼望着孟津梨成为摇钱树,现在这一天来到了,村支部号召大家行动起来,栽梨树,种梨树,把孟津梨变成摇钱树,把祖辈的梦想变成现实!”

然而村里的现实是:滩地里稻花飘香,旱地里小麦正旺,谁也舍不得毁了种树。再说,大米、小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东西,能卖能吃。过去祖祖辈辈虽说习惯种梨树,那都是当水果吃哩,要大规模种植前景究竟啥样?

群众的担心不无道理,针对这些问题,臧正祥带领村两委做了认真调研,说:“好地种稻种麦,咱们开发岭地呀!”

铁炉村紧依邙山南麓,村子北边的山坡上是一片岭地,这些年种植粮食,由于没有水源靠天收,产量不高,村民们没有种植积极性。这时候听说种梨树,许多人又担心地说:“山坡上种梨树不知道啥样?”

为了趟开发展孟津梨这条路子,1993年冬天臧正祥组织几家党员户上了山,整地、挖坑、种树。第二年春天,梨树成活了,他请教专家,浇水、施肥、治理病虫害。到了夏天,梨树长出茂盛的枝叶。秋天,山坡上出现了一片绿茵茵的梨树林。

岭地种植梨树成功了!这消息像一阵春风,在铁炉村荡漾。当年冬天,臧正祥发动全村68名共产党员上山承包梨树林,掀起了种植梨树的高潮。从那一年开始,村党支部定下规矩:每年每个党员都要种一棵梨树,保证成活,负责管理和养护。

此后的二十余年间,铁炉村党支部一任接着一任带领群众种梨树,终于在坡上形成了2700余亩的梨树园。梨树陆续挂果,为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益。第一批上山栽树的老党员赵留勋说,一亩梨树大约7000斤,每斤2元左右,产值超过了1万元。村里人都说,孟津梨真的成了摇钱树!

铁炉村发展孟津梨带动了周边各村,全镇建立了万亩孟津梨生产基地,产量逐年扩大。为了让孟津梨形成品牌效应,2005年前后,会盟镇党委在铁炉、吕村、双槐、李庄四个村建立了孟津梨产业发展联合党支部,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会盟镇孟津梨发展协会。四个村优势互补、抱团发展,形成了“联合党支部+协会+大户+农户”的种植模式,对孟津梨实行统一包装,在市场上叫响了孟津梨品牌。

伴随着时代的脚步,铁炉村党支部的旗帜交到了年轻的共产党员臧占伟手上,他围绕“生态农业、休闲农业、观光农业、旅游农业、特色农业”的目标,紧紧抓着孟津梨这棵摇钱树,带领全村干群打井引水、引进技术、精心管理,同时整修道路,设亭修榭,建起了“孟津梨主题公园”,并以此为基地办起了一年一度的“梨花节”“采摘节”。该基地先后被评选为“河南省二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、被洛阳市农业局授予“特色农业”百乡百村示范基地。

如今,每当梨花盛开,铁炉村的田野里、山坡上,一簇簇一片片花团锦簇,如漫天飞雪,洁白万顷。游人如织,仿佛走进一幅水墨画,令人陶醉!孟津梨成熟的季节,金黄色的梨子挂满枝头,任凭游人采摘,但看大车小辆投放市场,孟津梨迎来了新时代的辉煌!

 

作者简介:李凯斌,孟津人,男,生于1948年11月,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,曾任豫西日报编辑、孟津广播电视台主编,现退休。

联系电话:13949213636

 

 


最新评论
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

城市选择

平顶山频道:
在线客服
- 总编辑
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技术支持: 守信网络 | 管理登录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