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原三农网
首页 >> 品牌故事 >>新安 >> 【中原三农网】洛阳农业品牌故事:庙头老李烧鸡,擦亮新安名片
详细内容

【中原三农网】洛阳农业品牌故事:庙头老李烧鸡,擦亮新安名片

时间:2024-03-02     【原创】

未命名_副本25.jpg

庙头老李烧鸡,擦亮新安名片

邵富伟  李丹霞

 

一、品牌概况

庙头老李烧鸡是由中华传统名小吃烧鸡发展而来,作为新安县的特产名吃,经过历任传承人的继承和发扬,已将这道名菜的制作完善到一十八道工艺程序,配以30多味名贵中草药,制作工艺的每一步都融汇了传承人的辛勤和汗水。呈现出的烧鸡色泽鲜美、酥烂离骨、咸淡适口、肥而不腻。使人闻之开胃,食之软嫩,享用后口感清香,令人久久回味。

从营养价值来看,庙头老李烧鸡肉质鲜美,富含多种营养物质,是年轻人的能量加油站,是中老年人的食疗佳品。

从商业价值来看,庙头老李烧鸡见证了新安县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与繁荣,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壮大,现已将经营范围拓展到了洛阳城区,并由新安县当地人民和游客携带或快递至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西安等各大城市,获得了各界人士的赞美与好评。

从文化价值看,庙头老李烧鸡历史悠久,经过历次改良与创新,确立了在新安县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,并荣获了新安县餐协副会长单位,新安名吃,新安小六宝等荣誉称号,折射出新安人民对庙头老李烧鸡的认可和喜爱。

二、创业历史

 1974年,国家实行“亦工亦农”,李卫国从袁洼村转入地方国营杞县机械修造厂工作。根据政策,当时厂里一天补助7毛生活费,生产队按全勤记工分。在分配工种时,安排了有做饭经验的李卫国进国营食堂。就是在这个食堂他遇到了他一生的贵人他的师父张金富。据张金富介绍,他爷爷深得伊尹“五味调和”之精妙,精心选料把控火候,制作的烧鸡鲜香味美,透骨留香,因此绝艺,曾是开封府的大厨。在国营食堂里面做厨师时候,张金富看李卫国勤奋踏实,甚是喜欢。由于自己年近70,担心手艺失传。就利用业余时间,一点点教李卫国烧鸡的卤制方法。

张金富告诉他,制作烧鸡最讲究的是选料和火候,选料分选鸡和卤料配伍。首先是选鸡,不能选太嫩,过嫩易柴,后味无香;不能选过老,过老难煮,前味不鲜。其次是卤料配伍,卤料讲究君臣佐使,配伍严谨才能得五味调和之妙,制出质味适中,鲜香扑鼻的烧鸡。最后是火候,火候讲究文武相济、相会、相融。每次煮鸡都要参考时令、鸡龄、时辰,做相应调整。并且一再叮嘱,一定要把老祖宗的东西发扬光大。李卫国文化程度不高,用了很大功夫牢记配方,为了把这个手艺做好,又自己认真揣摩,反复尝试,凡不懂就向师父请教。

1978年,亦工亦农结束,李卫国回到袁洼村结婚、生子。安居在家的日子里,回忆师傅的谆谆教海。恐自己久不练习会技艺生疏。遂开始给村里人加工烧鸡。乡亲们反馈很好,但是农村消费有限,只在中秋节和春节才有生意。李卫国托自己洛阳铝矿的堂姐,辗转租到了铝矿门口大机修车间一间房。石棉瓦搭建的房顶,四面砖墙多有空隙。冬天住里面四面漏风,冻得缩被子里。至半夜,刺骨寒风呼啸而入,李卫国只得起床到外面麦秸垛上抱了麦秸铺床上,麦秸上铺床单,被子和褥子都盖身上,勉强入睡。刚开始是李卫国一个人做烧鸡,早上自己去村里收鸡,回家自己杀,自己煮。赶上工人下班时间,才开始一天的销售。婴儿学走起步难,李卫国刚开始卖烧鸡,也并不顺利。买中药材,活宰鸡,坚持当天销售等保障质量的行为,使李卫国前半年卖烧鸡净亏损800元。这让李卫国大受打击,回家跟妻子抱怨生意难做,妻子李志英劝慰他,“万事开头难,咱得一步一步走”。想了想,又问他,“工人买回家吃完后,咋说?”李卫国脸上闪了闪,有点幸福的说:“他们都说好吃!”随后又有点黯然,“好吃是好吃,就是没啥名气,人家没吃过的不信咱。”妻子劝他,做生意慢慢学,下次调整调整方法,不管人家买不买,到店里就让人家尝尝。

就这样,过了夏忙季,李卫国又带上妻子东拼西凑的几百元出发去了铝矿。这次卖烧鸡,李卫国听了妻子的话,经营烧鸡店不仅坚持保质保量,还大方让每个顾客先尝尝。每个到店里消费的顾客,还没说想买啥,李卫国就特别热情大方的让顾客尝。一尝二尝,老李烧鸡靠口味在工友中打响了口号,成为当时铝矿工友们改善生活的美味佳肴。也靠着先尝后买,积累了第一批老顾客,当时销售条件简陋,一张桌子,上面放一个装烧鸡的大盆,两个装鸡胗和鸡肝的小盆。老顾客进店里不用李卫国招呼,自己先动手拿俩鸡胗尝尝,还有的工友去了啥也不买,直接要点卤好的鸡肝回家下酒。不论是什么情况,李卫国都乐呵呵的满足顾客。不仅如此,李卫国还首创了销售抹零。八十年代物价很低,烧鸡两块八一斤,那时候普遍用杆秤,他不仅把秤称得高高的,而且一斤八两半的烧鸡,他只收一斤八两的钱,算出来五元一角八分,他再把八分也抹了,只收五元一角。说也奇怪,看似都是往外送钱的经营方式,却让李卫国的生意越来越好。顾客反馈:“烧鸡是真好吃,脱骨鲜香,比别家都好吃,更难得老李这个人好,大气!实在!处起来舒服!”就这样,改进经营方法后,干到过年,就把前面亏损的钱都赚回来了。

1984年春季,忙完春种,李卫国又准备去铝矿做烧鸡。妻子不放心他一个人常年在外,无人照顾,带着小女儿李丹霞一起跟随着去了铝矿。这年阴历十月二十前后,下了一场大雪。早饭后李卫国就去乡下收鸡,晚上天黑还没回来。妻子把饭热了又热,带着孩子眼巴巴等到晚上十点多,才见到一个顶风冒雪踉踉跄跄的往家回的人。谁知刚见到千盼万盼的人,没来得及给他盛饭,李卫国一屁股蹲到地上,抱头哭了一场:“做生意太难了,不干了!!!说啥也不干了!”妻子李志英看着难受,慢慢问他,才知道他受挫折了。大雪天走山路上,雪天路窄,滑腻难走,一路小心再小心还是扎沟里了。山沟又深又陡,一个猛刺冲进去把车子摔坏了,鸡也都窝死了,自己也摔伤了。雪窝窝山沟沟里又高又滑,不知道爬了多久才爬上来,推着坏掉的空车,一路哭一路拐着腿回家。夫妻俩难受到半夜,相互安慰,彼此鼓励。第二天起来,李卫国又修理好自行车,去乡下收鸡去了。时隔四十年,每每提到这段历史,李志英都忍不住哽咽。

在铝矿做了三年烧鸡后,不止得到了铝矿工人的认可,也得到了来往货车司机的认可。货车司机们告诉李卫国,这里地理位置偏僻,最好搬至庙头村。当时庙头村有洛阳水泥厂,新安水泥厂,新安化肥厂,新安电厂等大小十余个厂,加之有310国道穿村而过,是东西往来的交通要道。1988年经熟人介绍,李卫国从铝矿搬迁至庙头魏尚志的院子。

在魏尚志院子的石棉瓦房里住了八年。前面几年,只在院子里售卖,虽然烧鸡一如既往的好吃,但是销量并不高。后有顾客建议,还是应该开个门面。李卫国又在庙头村寻找门面,第一次找到的是水泥厂门口的门面房,盘好火,整理好店面,房东突然出面刁难,不允许店内生火。老李烧鸡全靠现做现煮,新鲜好吃打响的名声,店内不生火怎么经营呢?此次租门面尝试,亏了房租、押金和装修钱,夫妻俩看着庙头村熙熙攘攘的人群,不禁又伤了心。复又退回魏尚志的院内,月余后,才又盘下公路段拐角的一间门面房,这间半地下室的门面是老李烧鸡在庙头村的第一间店面。

由于李卫国、李志英夫妻俩诚信经营、童叟无欺、勤奋踏实,生意慢慢好起来了。公路段的店面虽然是半地下室,但是门口是310国道,附近又有庙头菜市场,还有公交、长途客车以及电厂货车等。每天烧鸡出锅时候,整个电厂路口都弥漫着鲜香扑鼻的烧鸡味,令人垂涎,食欲大振。经来往顾客传扬,慢慢地在新安县有了名气。

庙头老李烧鸡四十多年经营到现在,在传承传统手艺的同时,还结合新安县人饮食习惯,在技艺上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。传承古方烧鸡的做法,配方选用三十多味中草药,并以天然果木为燃料,辅以文武火相济卤制四个小时而成,制成的烧鸡,鸡冠鲜润饱满,眼睛半睁半闭,鸡翅肥瘦相宜,鸡腿肉弹味美,鸡爪瘦,长,鲜,润,四指抱拢,犹如千手观音纤纤玉指。咬一口,肉质嫩、弹、香、润,回味清新不油腻。并且无香精、无色素、无防腐剂等任何化学添加剂。

三、精益求精

 鸡源是庙头老李烧鸡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材料,这里均选用专供的45天以上散养鸡。鸡龄小于1年则肉太嫩,鸡龄大于两年肉质过柴,都不是上等原料,鸡龄450左右的鸡肉肉质口感适中,老少咸宜;每天凌晨两三点就开始卤制,经过4到5小时的精心卤制,第二天早上8点便能销售最新鲜的烧鸡。

1、技法独特。传承传统烧鸡制法的基础上,摒弃了配方中比较重要的硝,即“亚硝酸钠”,而使用文武火相济的原理,结合新安县人的口味做了创新和调整,使之老少咸宜,风味绝佳。

2、选料独特。选用450天鸡龄的鸡,不老不嫩,制出的烧鸡肉鲜味美,肥而不腻,烂而不散。

3、配方独特。选用草果、肉蔻、丁香、白芷等三十多味名贵中药材,君臣佐使,使庙头老李烧鸡极具食疗和保健功能。

4、辅料独特。卤制过程中,选用果木为火源材料,制出的烧鸡有淡淡水果清香,口感鲜嫩,食之不腻。

四、文化名片

洛阳一直以来都有吃烧鸡的习惯,知名的烧鸡品牌有老城榆树园烧鸡、董记道口烧鸡、潘和尚烧鸡、涧西夹马营烧鸡,各个县城比较有名气的有新安县庙头老李烧鸡、宜阳韩城烧鸡、嵩县王记烧鸡等。洛阳自古就有“无鸡不成席”的说法,可见烧鸡在洛阳人餐桌上的地位。另外,洛阳的烧鸡文化不止是带回餐桌上的美食,更是洛阳人表达情意的载体,子女回家探望父母、亲友探望病人、节庆时间的走亲访友等,都习惯带上一只烧鸡作为重要的礼品。而新安县庙头老李烧鸡经过李卫国等三代传承人的努力,已经成为新安县家喻户晓的特产名吃,是新安人民节日文化的重要符号,是新安游子思乡的重要精神寄托,也是擦亮新安名片的靓丽品牌。

五、产业价值

烧鸡作为中华名小吃,中国特色传统佳肴,庙头老李烧鸡店一直精心运营,不仅带动了新安县石寺镇芦家沟村、孟庄村几十户养鸡专业户的发展,更为青要山镇、北冶镇的众多养鸡户打开了市场销路。作为极具新安特色的美味佳肴发展全产业链条,利用现代运营方法将传统工艺发展壮大,同时也能产业反哺地方经济,是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壮大的积极力量。

 

[作者简介]:邵富伟,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、中国诗歌学会会员、洛阳市职工作家协会理事。作品散见于《河南诗人》《洛阳晚报》《河南日报》(农村版)《中国作家》《中国经济周刊》《人民日报》等报刊网络,2016年8月出版个人诗集《石头里隐居》。手机:13592085857

 


最新评论
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

城市选择

平顶山频道:
技术支持: 守信网络 | 管理登录
seo seo